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

林木材:相遇在生命的轉彎處─藝遊南非紀錄電影節與藝術節



林木材
1981年出生於台南,影評人/策展人,專注於紀錄片評論,文章散見報章雜誌與網路,並從事紀錄片推廣工作,包括編輯、採訪、選片、演講、出版、策展...等,亦曾走訪多個國際紀錄片影展,著有部落格「電影‧人生‧夢」(http://woodlindoc.blogspot.com)與《景框之外:台灣紀錄片群像》一書。



計畫心得:2013/6/12~8/1

造訪國家:南非




本計畫時間自2013年6月12日至8月1日,以參訪南非三個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為主,包括南非國際紀錄片影展(Encounters South Afric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)、南非國家藝術節(National Arts Festival)、德班國際影展(Durb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),其餘時間將遊歷南非和參訪其他藝術機構。但事實上,我的藝遊計畫沒有實質目標,當初只是好奇想來觀摩看看,影展每天只有晚上才有放映(一天兩場),大部份的時間我該做什麼呢?特別想去的地方沒幾個,又不想每天都像觀光客一樣走馬看花和消費。最後,我只好都在外慢慢遊蕩,沒有路線的亂走亂看,和其他藝遊者比起來,似乎一無所獲,我甚至說不出我獲得了什麼。


但越是這麼想,就越坐不住,越想要把握時間瞭解南非的一切。我開始每天在外走路,看好大概的路線就出發,有時候是兩、三個小時,有時候是五、六個小時,一直走一直走,看到有趣的東西盡量拍照,或在安全的角落觀察人們上下班、說話、買東西的樣子,直到天黑了才回去(或者去參加影展)。

每天回到住處,腳都忍不住發抖,腳趾的關節也異常痠痛,但這彷彿是解除焦慮的唯一方式。我仔細地想,我自己的背景是視聽藝術類,而電影就是「經驗」的藝術;來南非,無非就是想讓自己更深入這個地方,去理解他們藝術文化,而這些就來自生活的細節,我必須不停地去「經驗」一切。

於是我每天都走,好像走上癮了,雖然要移動到另一個城鎮或到較遠處仍須搭車,但原則上我不常待在住處,就是往外走。走到山邊、海邊,走到賣場、鬧區,走到運動場、古蹟,走到博物館、公園,走到餐廳、市場,看了各種的風景。
漸漸地,這沒有目的的漫走,使得自己必須習慣於無聊與日常,從中去發現和體會意義所在,也正是這種速度和節奏,讓我真實感受到南非的風土氣味。
有人說我獨自在南非旅行很勇敢,不過或許,勇敢是被激發出來的。去到南非後,自然而然被好多東西吸引,勾起去一探究竟的慾望,這些都是我知識經驗之外的。因此我觀察路人,走大量的路,與陌生人聊天,走到偏僻之處,去體驗何謂真實。


雖說當初計畫是想去觀摩大型活動,並從中學習,但事實上,我在兩個影展中獲得的較少,反而是藝術節非常精彩,不過,若要我說真正學到了什麼,卻又說不上來,頂多是一種見識。刺激最大的,其實是在南非生活的經驗,我甚至不知該如何描述那麼多、那麼複雜的感觸和感想。

無法否認的事實是,我是一個過客,但我不願意以過客的心態到處觀光,於是盡量以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自處,好讓自己可以去設想,去盡量理解南非人對自己身處之地、之文化的想法。

回台灣後,我知道自己並沒有脫胎換骨,性格上還是原來的我,但我好像比前好奇、敏銳,心胸比較開放,比較願意付出,較能接受新異的事物。簡單地說,我在各方面,好像變得比較輕鬆一些,像是帶了什麼回來,卻又像什麼也沒帶。

 或許,應該說,我不是去尋找藝術文化的,等你拿下眼鏡、卸下武裝後,藝術就會來找你。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